在对AI稍微了解一点后,曾想过一个问题:AI能替代多少人类打工者。
几年前在与某内容大号合作时提出过这个方向,可能因为话题过于敏感,刚提出来就得到其他组员的空前反对,话题因此搁置。那个时候,针对网店设计的阿里鲁班已经上线四年,也被吐槽了四年,在场的设计师认为自己的能力是不可能被AI替代,这个话题不值得深究。
一直认为,被刻意忽略的问题会走向两个结局,要么被解决,要么变成一个更大的问题。而解决问题的方法却在问题之外。就像解决丢钱包这样的事,不在警察和更强的个人防范意识,而是智能手机的普及。
一个很有意思的对比是,在2019年,也就是内容提案的前一年。在听一个提供数字数据服务的公司的推介时,创始人说AI已经完全可以部分替代广告文案,甚至在经过一段时间实验后,比人类文案更强。一众广告文案听完后,立即提议“来一场battle”。
那个时候,与内容创作有关的AI潘多拉魔盒还没打开,所以会有一种“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的畅想。而按照科技的发展节奏,人类打工者与AI之间的battle在所难免,不如找个机会提前试赛。
功能越来越强的AI应用给人类带来更好的生活,还是毁灭,在科幻电影中有不同的答案。
第一次让我有这个思考是因为看了马特·达蒙主演的电影《极乐空间》(2013)。在电影中,贫民只能生活在废料堆积的地球上,靠在工厂劳作赚取微薄的收入糊口。他们所做的工作都是AI技术不愿涉足的低利润工作,如开关机器的按钮等。而客服、与员工谈判等工作,则由AI机器人替代。
这个场景置换成我们已知的现在场景就是:工厂车间中按照固定编程程序执行任务的机器人,和指挥、启动机器人的人类。只是因为成本等原因,人和机器的位置互换了。
如果到了AI技术高度普及的时代,对于像员工关系管理这类的工作,AI机器人因为能绝对“遵守职业底线”,而无“道德底线”,或许在一些人眼中是最佳选择。想想平时接到的AI语音推销电话,或向客服寻求帮助时,要先解决怎么从AI客服转人工客服的情况,多少能对哪些场景中的人共情一二。
在《极乐空间》的世界里,贫民能得以生存,背后是低用工成本和避免大规模屠杀带来的负面影响。当然,也少不了让富人们的爱心有可安放之处的理由。
麦克斯因工伤而被辞退,与AI机器人谈话失败后的绝望,看似平静,却很难让人保持理性。带来“不体谅感”绝望的是AI机器人,创造这些机器人的却是人类自己,或许它的零件还是由麦克斯等工人制造或维修的。
这么一想,这种人与机器间的位置互换,是不是还挺讽刺的?
去年开始试用一些能找到的AI创作工具创作内容,有的是一些自媒体平台提供的工具,有些是专门的AIGC软件。用AI创作的个人感受是,一开始很新鲜刺激,但越用越能感觉到,虽然AI的功能很强大,用起来也很简单、容易上手,但我们仍需要处在人与AI合作的时代。
最先尝试的是图文、文字转视频功能。一些自媒体平台都有这个功能,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一键转视频”自动上线,另个一是“一键转视频”到草稿箱,可以进行二次编辑。
说实话,第一次体验文字转视频功能时,被惊艳到。配音、背景音、视频素材、特效等一步到位,如果对视频质量要求不太高,完全可以上线。
但用的次数多了,bug也很明显。比如会出现视频素材与文字内容不符的情况,而且系统自行选择的视频素材良莠不齐,会影响账号质量;无标题的文字转视频时,会自动默认标题,如果第一句不适合做标题,视频上线后会影响内容权重。
如果选择人工替换视频素材,虽然操作方法会比专业的剪辑软件简单,但耗时相当于自己用文字做了视频,仅省去了录音时间。对像我这样单打独斗的纯文字自媒体人来说,放弃视频剪辑、专心做内容更好一些。
现在常见的另一个AI功能是文字语音互转,有很多相关软件。没用过文字转语言功能,但试着把文字转成单图视频,感觉还挺不错的。
在AI软件中可以选择配音人物、速度、方言等,用起来很方便,录音状态绝对稳定。Bug也很明显,会出现断句错误,多音字读错等情况。针对这个问题,一些平台会提供单句录音替换,算是多少弥补了一些缺憾。
去年年底尝试AI的写作功能。找到了几个国内口碑还不错的平台尝试。或许因为不是付费用户,整体感觉差强人意。套路明显,接近于洗稿的水平;其次引用的名人名言没有标注,很容易被忽略;还有就是论据内容单一。
简单地说,如果对内容要求不高,不怕被举报为抄袭,或只是写一到两篇,可以尝试。即便如此,也需要人工再次编辑,才能达到上线水平。
还有一点是,对于泛知识类的内容,AI写作自带互联网搜索技能加持,这是优势也是劣势。散见于网络的知识点鱼龙混杂,所以仍需要具备专业知识的人进行校对、纠正。
仅从广告文案的工作来看,AI创作能给到一些灵感。比如曾用之前服务过的一个珠宝品牌做测试,从AI给出的句子里提炼出一个很棒的关键词——“万足”。AI给出的原句是“国潮,从万足开始”,稍加推敲和修改,会成为一句不错的推广语或品牌主张。
AI创作出的文字内容,虽然不能直接用,依旧有可圈可点的地方,对创新、创意的工作很有帮助。只是AI尚不懂得整合亮点和提炼关键词,并针对品牌出策略方案,这些却是一个成熟文案的必备技能。
最近几天在尝试用AI创作图片内容。整体感受和用文字转视频一样,初试很惊艳,写好描述、选择风格等秒出图,不到几秒钟就出了十多张。遗憾的是,在养成阶段,AI给出的作品大多与内容不符,并且不支持修改。
比如我给出了“竹外桃花三两枝”的描述,出的图是竹子上开着桃花。如果不具备设计修图技能,这样的图大概率是废图,不能出街。
用AI作图和用AI文字转视频、创作文字内容遇到的问题相似。需要具备一定的审美和修改能力,才能得到自己满意的作品。通俗地讲就是在相关领域的技能越精湛、造诣越深,越能得到好的作品。
擅长Prompt语句描述也是使用AI软件的重要技能之一。简单地说就是“沟通”。比如某AI平台的作画文本的基本要素是:画面主体+细节词+风格修饰词。如果不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只说“高大上”,或希望AI能与自己心灵相通,估计看到作品后会气晕的。
AI与人的沟通和人与人沟通的区别,让我想到《黑暗荣耀》中,河道英讲100万的红酒和1万块红酒的区别。对AI来说,100万的红酒和1万的红酒应该没什么太大差别。虽然它会尽力用形容词描述两者的区别,但不会像河道英那样,教你如何去品两种酒的不同。
喜欢的系列剧《Doctor-X》第六季中,也有AI和人类医生之间的battle。永远不会失败的大门未知子完胜AI的原因并不让人意外。因为人强于AI的能力,是会看到数据之外的东西。
面对同样的检查数据,AI会迅速给出答案和治疗方案。但未知子会从病人不经意间出现的症状中,推断出有其他疾病的可能;也会根据现有医师团队评估手术方案,并重新制定出“不会失败的”手术方案。
在最新的第七季结尾,晶叔花钱请人制作出AI机器人未知子。它有未知子的气场,掌握了未知子已有的全部手术技能,会在病毒肆虐时成为医生团队的得力助手,而她的缺点也显而易见——太智能,没有人情味儿,永远不会像未知子那样怼天怼地、目空一切。
个人对AI粗浅的了解,猜不到AI机器发展为像电影《X-战警 逆转未来》(2014),或《我,机器人》(2004),《银翼杀手》(1982)中那样,可以自主升级、反杀人类需要多久。但相信,人类拥有像《星球大战》中C-3PO或R2-D2那样的机器人,应该不会太远。
在C-3P0或R2-D2诞生之前,人类与AI依旧是合作中磨合。经历是人类打工者最宝贵的技能,就像印度导演塔西姆·辛所说:
“你花钱买到的,不只是我做导演的这段时间,还有我喝过的每一口酒,品过的每一杯咖啡,吃过的每一餐美食,读过的每一本书,坐过的每一把椅子,谈过的每一次恋爱,去过的每一个地方。你买的,是我全部生命的精华转化成的30秒,怎么会不贵?”
写在最后,最近看过一场AI机器人直播,新鲜感与不适感并存。第一次感受到假得那么彻底的情绪,同时又感知到对方确实在很认真地讨好观众。它的表现,让我的情绪无所适从。
从生物学角度讲,人类之所以是人类,因为具备了其他动物不能匹敌的丰富情感。比起AI能不能抢走人类打工者的工作机会,更希望人类的情感不会因为AI技术的进步而退化。
(本文原创,如非授权请勿转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