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写小说,这是一个让许多人感到好奇和担忧的话题。随着技术的发展,AI 写作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甚至有些 AI 生成的文本可以以假乱真,让人难以分辨。那么,AI 写作是否会对人类作家造成威胁呢?它能否超越人类作家的创造力和风格呢?
对谈宣传图片
为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听听两位当代中国文学大师王安忆和余华的看法。他们在华东师范大学普陀校区思群堂举行了一场主题为“现实与传奇”的文学对谈。在对谈中,他们分享了自己的写作经历、思想和感悟,回忆了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文学氛围,探讨了文学与现实、传奇、人工智能等话题。
对谈现场
在 AI 写作对作家的影响方面,两位作家分别进行了回应。在王安忆看来, AI 写作通过搜索组合大量文字资料进行模式化写作,有时甚至涉嫌抄袭 。 她借用人工智能下围棋的概念,谈及人工智能为围棋爱好者提高了复盘效率,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复盘乐趣缺失”的问题。 换言之, 小说写作的乐趣同样无法被人工智能替代 ,“写作本身是充满乐趣的,就这个过程它不能替代我。 另外,我也怀疑人工智能不能做到,因为生活是不按常理出牌的。 ”
文学大师余华发表对AI写作的看法
而余华表示, AI 写作可以“写出中庸的小说,但写不出个性的小说” ,它的作品只能是“完美且中庸”,而文学应当是一个挑战乏味的世界。 文学作品优缺点并存,丧失了缺点也就是丧失了优点。 人脑总要犯错误,用人脑写作的“伟大文学作品都有败笔”,但这也是人脑最可贵之处。 余华称,“起码到现在为止,我认为 GPT 不会对我和安忆构成威胁。 ”
从两位作家的观点可以看出,他们对 AI 写作持一种谨慎而理性的态度,并没有过分夸大或贬低 AI 的能力和影响。他们认为 AI 写作虽然有一定的技术水平和效率优势,但是缺乏人类作家所具有的思想、情感、创造力和风格,无法写出真正有个性和价值的文学作品。
而对于我们普通的读者和写作者来说,AI 写作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和启示呢?我们是否应该担心 AI 写作会抢走我们的工作和创意呢?我们是否应该利用 AI 写作来提高我们的写作效率和文章质量呢?
其实,AI 写作并不是一种全新的现象,它只是一种技术的进步和应用。早在上个世纪,就有人尝试用计算机生成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只不过当时的技术水平和数据量有限,生成的结果也不够自然和流畅。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可以获取更多的文本资料,AI 写作也可以利用更先进的算法和模型,如 GPT-4 ,来生成更符合语法和逻辑的文本。但是,这并不意味着 AI 写作就可以完全替代人类写作,或者说 AI 写作就是一种威胁。
首先,AI 写作虽然可以模仿人类的语言表达方式,但是它缺乏人类的思想、情感、创造力和风格。AI 写作是基于大量的文本数据进行学习和生成的,它没有自己的主观意识和价值判断,它不能理解文本背后的深层含义和情感色彩,它也不能创造出新颖和独特的内容。正如余华所说,AI 写作可以“写出中庸的小说,但写不出个性的小说” ,它的作品只能是“完美且中庸”,而文学应当是一个挑战乏味的世界。文学作品优缺点并存,丧失了缺点也就是丧失了优点。人脑总要犯错误,用人脑写作的“伟大文学作品都有败笔”,但这也是人脑最可贵之处。
其次,AI 写作虽然可以提高写作效率和质量,但是它也有自己的局限和风险。AI 写作需要依赖于海量的文本数据,而这些数据可能存在不完整、不准确、不客观、不合法等问题。如果 AI 写作没有对数据进行有效的筛选和校验,就可能生成出错误、误导、抄袭、侵权等问题文本。而且,AI 写作也不能保证生成出符合特定场景和目标的文本。比如,在写新闻报道时,需要注意事实、客观、公正等原则,在写广告文案时,需要注意吸引、说服、转化等目标,在写小说时,需要注意情节、人物、氛围等元素。如果 AI 写作没有对这些因素进行充分考虑和调整,就可能生成出不合适或者低质量的文本。
因此,AI 写作并不是一种敌人或者竞争者,而是一种工具或者伙伴。它可以帮助我们节省时间和精力,提供灵感和参考,改善语言和逻辑。但是,它也不能取代我们的思想、情感、创造力和风格。它也不能完全满足我们的写作场景和目标。我们需要对 AI 写作进行合理的使用和监督,避免盲目依赖和滥用。我们也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能力,保持自己的个性和价值。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享受写作的乐趣,创造出有意义和有影响力的文学作品。
总之,AI 写作是一种技术的进步和应用,它既有优点也有缺点,它既有机会也有挑战。我们不应该对 AI 写作过分恐惧或者过分迷信,而应该对 AI 写作保持一种谨慎而理性的态度,充分利用它的优势,克服它的劣势,与它和谐共存,共同推动文学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