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AIGC概念股早盘大涨。截至午间收盘,拓尔思(300229)、云从科技(688327)、科大讯飞(002230)、视觉中国(000681)纷纷涨停。

公开资料显示,AIGC(AI Generated Content)即AI生产内容,利用AI技术赋能内容生产。

消息面上,微软近期宣布,已与OpenAI扩大合作伙伴关系。微软将向OpenAI进行为期多年、价值数十亿美元的投资,加速其在AI领域的技术突破。

太平洋证券认为,AIGC风潮渐盛,应用前景广阔。AIGC是通过AI技术来自动或辅助生成内容,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从发展背景看,AIGC的兴起源于深度学习技术的快速突破和日益增长的数字内容共计需求;从应用价值方面看,AIGC将有望成为数字内容创新发展的新引擎,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全新动能。

东吴证券预计,AIGC在内容生成中的渗透率将快速提升,应用规模快速扩增,预计2030年AIGC市场规模将超过万亿人民币。

开源证券建议持续关注AIGC的技术进步以及在各个领域的商业化落地可行性,认为拥有海量文字、图片、视频、音乐等基础内容数据及社交、游戏、购物、物流等互动数据的平台型公司,在算法模型训练及AIGC商业化探索方面或更具备优势。

资本宠儿AIGC,未来会取代人类吗?

据《每日经济新闻》1月17日报道,记者获悉,近日在美国科技媒体CNET的Money频道,点开文章或许会看到这样一行提示:“这篇文章是由AI引擎来创作(或协助写作),并由我们的编辑进行审核、事实核查与编辑。”

换句话来说,这些稿件的内容主要是由AI创作的,而不是该媒体的记者或编辑。当有人在几个月后发现这一事实时,AI已经在读者的眼皮子底下创作了将近80篇新闻。

这一现象并不是个例。去年8月在美国科罗拉多州举办的一场新兴数字艺术家竞赛中,AIGC(AI generated content,利用AI技术自动生成内容)绘画作品《太空歌剧院》获得了“数字艺术/数字修饰照片”类别的一等奖,也引起广泛热议。在去年的一级市场股权投资领域,AIGC这一细分赛道大放异彩,吸引了大量资本的涌入。

在你毫不经意的时候,AI正在或已经颠覆了很多行业的商业模式,并且逐渐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CNET并不是第一家引入AI写作新闻的媒体。公开资料显示,早在2014年美联社就开始用人工智能写报告了,利用算法为上市公司撰写财报更是其惯常做法,而道琼斯公司、彭博社、路透社及其他很多公司都试验过利用人工智能撰写财经类新闻。2016年,挪威新闻社(NTB)还透露机器人记者可以在30秒内完成一篇完整报道。

而在国内,很多媒体也已经开辟了AI写作、AI快讯的业务,即时并且专业。读者看到的很多内容其实已经是AI的作品,这一趋势也在向其他领域蔓延。

2022年投资圈向生成式AI公司共投入13.7亿美元

“看那星,闪烁的几颗星,西山上的太阳。青蛙儿正在远远的浅水,她嫁了人间许多的颜色。”

这首清新又灵动、丝毫不逊色于人类诗人创作的小诗,出自微软旗下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小冰”在2017年出版的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一时间令人惊艳。

如果说2021年之前AIGC生成的内容主要还是集中在文字领域,那么去年AI创作范畴的扩展可谓相当明显。尤其《太空歌剧院》的获奖更是引发了普罗大众对AI绘画的关注,也反过来推动了AIGC的爆火。

来自国海证券的研报显示,以新闻报道、语音克隆、图像编辑工具为代表的细分赛道属于技术成熟度较高的AIGC技术场景,而视频自动剪辑、文字生成创意视频等领域的底层技术原理仍待完善。该研报同时显示,到2030年AIGC的市场规模将超过万亿元。

资本当然不会错过这样的风口。

研究机构PitchBook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投资圈向生成式AI公司共投入13.7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93.69亿元),几乎达到了过去5年的总和。从2022年3月起,AIGC赛道频现大额融资,例如AI生成图像公司Stability AI获得1.01亿美元融资、AI写作工具Jasper获得1.25亿美元A轮融资等等,国内也有类似平台拿下数百万美元天使轮,引发行业广泛关注。

而随着AIGC的爆火,对于未来“AI能否取代人类”的讨论也与日俱增。事实上,这个问题非常复杂,是一个集技术、科学、人文与伦理于一体的命题。有投资机构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单从技术层面来看,目前AI所完成的大量工作还是基础性的、门槛较低的工作,内容的创作水平也具有不稳定性。

国海证券研报也指出,AIGC内容编辑与创作技术还不够完善,“文本生成方面,简单套用模板、难以产生易读且优质的文本;语音合成方面,声音机械感强、表达不够流畅;视觉生成方面,实时动作捕捉精准度不足、图像处理效果不佳。”

此外,商业变现模式不够清晰也是AIGC赛道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上述机构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AIGC虽然火爆,但整体而言其实还是处于探索阶段。如果能形成比较完备的产业链和较为稳定的商业变现,才能避免昙花一现,实现更加长远的发展。”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每经网(李沛沛)、公开资料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