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在我所加入的一个听友群里,群主转发了一条新闻到群里,内容是关于AI写作的,说的是国外一些独立作家从去年开始就已经用上了这类工具。一来当然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产量,比如原本哪怕火力全开也只能做到一年写一本,但现在因为有了AI的辅助,就能比较轻松地达到两只手一起写的效率,即一年出两本。
二来则是省力,原本作家对小说中每一处场景的描写,都需要自己绞尽脑汁去构想才行,没半分懒可偷。但现在这部分工作AI就能承担很大一部分,比如新闻里提到——一位作家给AI一段她之前小说的片段:一个侦探女巫和一群小精灵在沼泽地里的高潮冲突。突出其中一个小精灵,名叫肉豆蔻。
以下是AI回馈的描述:肉豆蔻的头发是红色的,但她明亮的绿色眼睛表明,她与黑夜中的生物有更多的共同点,而不是与白天。
那通过这一小段文字我们能够知道,在篇幅不长的一段文字面前,AI所表现出的写作水平和人其实是没差别的,是完全能通过图灵测试的。而考虑到大多数人从学校毕业后,就早已不知写作为何物这一情况,那就是说其实目前AI的写作水平是超过绝大多数人的。
我在看完这篇新闻报道之后,在群里发了这样一段话:我很喜欢看网文小说,但如果有一天得知作者用了AI来写作(哪怕只是辅助,如增加场景的生动性),心里还是不免产生膈应的感觉。或者说理性上能理解,但感性上还是有些接受不了(仅限写作,图片无感~)
我后来有认真反思过,为什么自己在图片上能全盘接受AI创作,但在写作上却会觉得膈应。我觉得可能有这么三个因素:
第一个是我本身就不是画家,所以当AI侵入绘画这一领域时自己当然就非常无感,就会非常纯粹地觉得这就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让我这样完全不懂绘画的人,也能创作出自己的绘画作品。但当它把脚伸进写作的门槛时,我就开始炸毛了,因为本能上就会觉得用AI写出来的小说,是没有灵魂的,所以会有膈应的感觉。
第二个因素则是因为,我觉得绘画的受众毕竟是少数的,并没有小说那么多。所以AI创作绘画,只能算是在「人」这幢房子的门口敲了敲门,可当AI开始创作小说时,在我看来这就相当于是把手伸进了人类的精神后花园,所以两者才会激起我如此不同的反应。
第三个因素则是第一个的延伸,如果我一直follow的小说家开始用AI辅助写作,那对我来说,他和其他我从未follow的小说家的区别将无限缩小。因为他的文风在此过程中一定会受AI的影响而有所改变。当然这改变很可能是「好」的,就像围棋AI能帮助棋手提升棋力一样,能让小说家的文采有进一步飞跃。但小说说到底还是一种感性的东西,是人文的东西,是人对于自我、对于人性的探索,就如短篇小说家安东·契诃夫所说:我所学到的有关人性的一切都是从我自己这儿学来的。而AI给小说家所带去的提升,是外在的,并不是小说家自悟的,所以我觉得这里面是有鸿沟存在的。就哪怕在盲比的情况,AI所写出的小说获得全网销售第一,但我一旦知道这是AI所创作的,自己心里依然会没有由来的觉得膈应,不想去读它。因为就会觉得,这就是部流水线作品,AI既然能创作出一部自然能写出无数部,可优秀的小说家就不是,再优秀的小说家也会频频遇到文思枯竭不知道该怎么写的时候,虽然我看不到,但我就是知道他会有非常多的这样创作维艰、抓耳挠腮的时刻,于是就会觉得只有这样经过磨难所被创作出来的作品才是有灵魂的,是艺术品,是非标品,而不是AI的标准品。
其实我很早就知道有AI写作这件事,像是华尔街日报和纽约时报这种比较类似官媒的媒体,它们的绝大部分文章就是直接给AI一个主题,然后让AI来生成一篇四平八稳的文章。但之前没深入了解过,不知道它具体能写出怎样的句子,于是也就没太在意。但今天看到它在写小说上居然有如此水平后,自己确实吓了一跳。
但不管怎么样,如果让我去看AI写的东西,我还是会觉得膈应的慌。所以如果真有我所喜欢的小说家这么干了,那我之后肯定是不会再去起点为他付费阅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