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ChatGPT聊天、感受人工智能的魅力,这已经成为了2023年的一大潮流。然而在最近这段时间,有不少朋友突然发现自己的账号被OpenAI封号了。日前有传言称,OpenAI方面从3月30号已开始大面积封号,禁止使用亚洲节点登录,并关闭了新用户的注册渠道,以至于上市公司汤姆猫都不得不站出来辟谣自己没有被封号。
OpenAI到底有没有悄悄封号,并且是特意针对亚洲IP的用户呢?日前在《每日经济新闻》的相关报道中显示,记者访问OpenAI官网发现账号注册界面已开放,原有的账号能够成功登录,ChatGPT的响应也很快。
那么,这一次所谓的ChatGPT大规模封号是子虚乌有吗。倒也不尽然,受到影响的用户在网络上公开的截图并非做假,确实有一些用户的账号在未收到任何警告的情况下被封禁,ChatGPT也确实曾关闭过新用户注册。
考虑到OpenAI对此始终三缄其口,这一事件似乎有变成“罗生门”的趋势。不过有更多人认为,ChatGPT这一轮的封号其实并不是针对亚洲用户,而是打击违规使用ChatGPT。毕竟有相当一部分国内用户的账号并未受到影响,就连使用都如同往常一般。因此有业内人士认为,此次OpenAI方面主要可能是打击批量注册bot账号,以及API滥用。
归根结底,或许是在ChatGPT还没有赚钱的时候,就已经有一批先知先觉的人,利用互联网的信息差借助ChatGPT盈利了。目前,用“ChatGPT+赚钱”作为关键词在搜索引擎上搜索,诸如“如何用ChatGPT赚钱?不知道你就OUT了”为题,教人用ChatGPT赚钱的教程可谓是已经泛滥成灾。
由于OpenAI并未向国内开放ChatGPT的访问,所以门槛的存在也导致相当一部分用户求而不得。目前在电商平台上,ChatGPT账号分享甚至已经成为了一门生意。如果再有一点技术,申请OpenAI的API来搭建一个微信小程序,就可以像OpenAI一样收取会员费了,而这类套皮ChatGPT的小程序在各平台几乎已经是数不胜数。
用ChatGPT赚钱并不是问题,这一点OpenAI其实也是默许的,要不然也不会向第三方开放插件、开放API接口,帮助ChatGPT访问最新信息、运行计算或是使用第三方服务。但众所周知的是,互联网生态的建设必然是建设者吃肉、第三方喝汤,从苹果的App Store、谷歌的Google Play,再到抖音,平台方和第三方开发者/创作者共同分享利益已然成为惯例。
ChatGPT是后疫情时代互联网乃至整个科技行业的救星,俨然已经是铁一般的事实。如今大规模裁员也成为了2022年之后科技行业的主旋律,但这是是因为各大厂商缺钱、而不得不“挥泪斩马谡”吗?当然不是,如今一众上市的科技企业账上的现金还相当充沛,远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问题出在了这些企业找不到前进的方向了。而ChatGPT引爆的人工智能浪潮,则相当于是给了大家一个“All in”的理由。
诞生不过4个月的ChatGPT,确实给了世界一点小小的人工智能震撼,以至于不少人纷纷怀疑起未来某些职业存在的必要性。就像马车被汽车取代一样,ChatGPT会取代许多原本属于人类的职业吗?这无疑是自2023年以来,特别是高度智能化的GPT-4诞生后,一个已经在全球范围引发了广泛讨论的议题。
不过在谈未来之前,ChatGPT乃至一众大语言模型需要解决的是自身商业化的问题,不然资本方投入的海量资源要如何获得回报呢?
如今OpenAI设置的20美元/月ChatGPT Plus,显然还远称不上是商业模式,它充其量是为了在庞大访问需求下保障部分用户的使用体验,而采取的权宜之计。要知道OpenAI在2022年的算力支出和人工成本合计为5亿美元左右,也就是差不多每天130万美元,这还是ChatGPT没有大规模上线时的成本。今年OpenAI的运营成本无疑会呈指数级上升,而尝鲜性质的ChatGPT Plus能起到的作用或许仅仅只是杯水车薪。
而苹果和谷歌打造的应用商店经济愿意与开发者分享收益,是因为App Store、Google Play能赚钱,这个先后顺序显然不能错了。所以ChatGPT如今还在为商业化头疼时,OpenAI又怎会坐视“二道贩子”借助ChatGPT来盈利?
比如说帮他人注册账号这个生意就是被OpenAI打击的行为,而商家为了成本必然会使用批量注册的方式,这也容易被抓住马脚。其实大规模注册机器人账号这一行为,在哪个平台都是被禁止的,OpenAI自然也会将被认定作弊来源下的所有账号全部封禁。
又或者说同一个账号登录ChatGPT时,IP地址一会在香港、一会在新加坡,再过会甚至还跑到了迪拜,这显然就会被认定存在共享账号的行为。而另外一种情况,则是反复通过ChatGPT尝试生成OpenAI禁止的内容,所以被打击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毕竟OpenAI还指望着以ChatGPT为基础来建设AI生态,结果如今释放ChatGPT的潜力为其他场景赋能的操作还八字没一撇的时候,机器人账号、网络暴力等其他平台的糟粕就先来了。吃着ChatGPT的饭、砸着OpenAI的锅这类行为,古往今来无疑都是被严厉打击的对象。
无脑怼“大底”对于厂商来说,显然是成本更低、技术也更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