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应用对网络小说创作产生了长远影响。
不利的那种影响。
——Liuffett
网络小说的写作,本身不怎么赚钱,极少有人能月入上万。
大部分人回报极低,这是行业特点之一。
另一个行业特点是,写作收益跟流量高度相关:如果流量大——通常来讲,主要是你点进网文站点时的各种推荐栏,要是作品登了上去,则关注度立刻提升,更能够聚拢一帮喜欢自己作品的读者。
传统来讲,由网文编辑负责思考推荐的问题。他们根据自己对作者对作品和对市场的理解,把自认为长远价值最大的书推荐上去,借由更大的曝光量来助推好作品发光。
但是跟优秀的网文编辑比,当前的大数据应用却只看得到现在,没办法看得到未来。
主流的网文作品都属于超长篇小说,五十万字起步,通常在百万字以上,四五百万也都很普遍,七八百万才开始显得不多。
传统小说二十万字都快写到结局,网络小说二十万字甚至都没开始收费。
可是,一旦由大数据决定推荐栏,那便是最早几万字受欢迎的小说,会一直获取大额的流量支持。只要没能在最开始便获取大量流量,即使十万字二十万字开始精华展露——展露不了,因为根本没人看得到了。
相比起五百万字的超长篇幅,二十万字精彩爆发完全不成问题,这么多年都是这么过来的。
然而,一旦推荐的权力从编辑的手中转移到AI,而AI又仍处于人工智障阶段,麻烦就开始了——为了尽快搏出头,网文写手有极强的动力把爽点垒在开局,而这样操作的代价是缺乏后劲,或者直接就是毁灭后劲,要么不断重复套路要么写着写着书就崩了,除了开头十万字不错,后面几百万字全是注水的垃圾。
再比如,某些特殊的题材自带流量,可以在本身品质不咋地的情况下获取好看的阅读数据,如《火影之XX》,则喜欢《火影忍者》的读者就找去看了。这类特殊作品的长期价值是较低的,可偏偏在早期会显得比同品质的常规作品更强,甚至比品质更高的常规作品也更强,于是一路绿灯获取更多流量。时间一久,这类捷径作品就会成为主流作品,网站的价值就下去了,精品的小说也减少了。
这是KPI考核的通病:你考核什么,什么就能变得好看。但代价么,往往是隐藏的,是巨大的,是不可挽回的。
作为老板,你要求总经理必须完成多高的利润额,他就不得不采取短视手段,搞些今年能多赚但长期没得赚的事。同时,他自己知道这事没好结果,也不会打算多待,只想着趁早给自己多准备些好处,时机合适就换船。
段氏的经营理念则是,做对的事情,再把事情做对。只要维持一个最小的、不至于令组织受损的增长速度,那就可以了。后面嘛,好的结果自然会随之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