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个学生非常兴奋的给我介绍了一款强大的人工智能软件,你可以用它来写文章,写论文,写程序,写方案,做视频,聊天互动仿佛真正的和人在聊一样。

他迫不及待的告诉我,谷歌对它进行了大数据喂养,有几十亿TB,他能智能判断你要的信息,根据你的要求,提炼出最佳的信息组合给你。

我尝试了一下,说说整体感受。

我问它,什么是思维导图?它呢,给思维导图下定义这是件事,完全没有难度,怎么画,怎么用它都能很好的回答你。在语言组织这块,用大数据组合出来,基本上没有太多可挑剔的地方。

如果给它一个标题,它可以自动生成文案,文章,从商业角度上讲效率确实高了很多,但请注意,它出来的更多是信息组合,你会发现,文章缺乏生命力,没有个性,太生硬,很难从情感上共鸣。

接着我说,什么是性格色彩,它的回答的是,用颜色分类性格,然后不同颜色代表着什么特点,这个我就觉得离我心中的答案相差甚远了,关于乐嘉性格色彩,它就更不知道了,它不知道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它不能联网搜索给你答案,只能在自己的数据库面找答案。

换句话说,它是一个巨大的图书馆,但绝不可能是人脑,分析判断还是得你来,最新的知识,没有上传数据库的它还是不知道。由此延伸,未来知识产权会越来越重要。

再比如,我要做一份思维导图课件ppt,显然它给我的答案,我也不满意。凡事这种需要用到创意和脑子的地方,人工智能也就没那么智能了。它并不知道我的客户是谁,接受度怎么样,知识背景如何,有什么经历,它根本没办法 针对性的设计出我想要的方案,只能给你一个大方向。

但如果它联网了,它就能给我最新数据,做到这一步人工智能就智能许多了,它甚至可以代替人脑做决策,因为它能给你最优解。这将对人性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对社会结构也是巨大的冲击。

如果用它来开发人性的恶,那么它也会给你最佳答案,其后果不敢想象,所以人工智能只能接受人给它的程序限定,这是大前提。

埃隆马斯克说小心人工智能,我认为小心的不是人工智能而是人性,如果有一天人工智能开始攻击人类,一定是科学家打开了潘多拉魔盒,科学家不打开,人工智能就不可能真的智能。

整体来讲,你提的问题越具体,它给你的答案就越精准,但如果需要用到创造力想象力这些,还是得人自己来,这其实是一个信号,如果你的工作不用动脑,只是机械性的重复,那么这样未来确实是存在比较大的风险。

人工智能让我越发觉得学习思维导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坚定的认为,脑力劳动是未来的趋势,思维导图可以很好的开发和训练我们思维和想象力,用思维导图来学习,做笔记这些都是特别基础的作用,最最核心的依然是想象力的训练。

所以动脑虽然费劲,但确是人类独特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