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 7 月 1 日,笔神作文宣布获得数百万元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不惑创投。此前笔神作文 2018 年 1 月曾获得真格基金的数百万种子轮融资。
人工智能AI也能当语文老师了?
本文共计4384字,阅读大约需要11分钟
作者 Kevin.Lau
编辑 Kevin.Lau
来源 原创
版权声明 转载请于首部注明来源
关于AI(人工智能)的准确定义: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
据真格资金披露:
人工智能和教育场景的结合一直都是我们密切关注的方向,笔神作文团队具有深厚的技术背景和清晰的产品路线,符合我们对教育发展趋势的判断。创始人 Johney 曾经借助自己开发的 AI 写作工具将上一次的创业经历写成了一本精彩的小说并且刚刚出版(我已经读了两次),他这独特的经历背景也让我们坚信他有潜力去实现他远大的愿景。——笔神作文投资人真格基金投资副总裁关山行。
2019 年 7 月 1 日,笔神作文宣布获得数百万元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不惑创投。此前笔神作文 2018 年 1 月曾获得真格基金的数百万种子轮融资。
笔神作文的概念排布很棒:K12在线教育,AI写作,AI教育辅导,几乎个个都是当下的热点。例如,吸引我注意和关注它的第一个点就是AI写作。天哪,这么好的项目到哪里去找是吧。
笔神目前的聚焦用户尚集中于小学至高中生,笔神对于自己的特色介绍如下:
利用笔神,学生可以立刻就开始下笔,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先把自己最想表达的基本意思写出来。笔神会通过自动划线,告诉你哪些地方是可以展开思路的,哪些地方名家是怎么表达的。
另外一个原因在于,作文是需要积累的,但是大部分同学没有日常积累的习惯。而即使有积累的习惯的同学,也常常在需要使用素材的时候想不起来。所以“书到用时方恨少”。
笔神帮你积累了上百万的名家名篇,名句名段,名人名言,成语诗词。而且通过智能推荐算法,在你需要的时候自动推荐出来。
我下载并亲自体验试用之后的感受是:基于“原创内容”的写作这回事,哪怕是学生写作文这回事,AI在目前似乎还帮不上很大的忙……这段文字我正在用笔神WIN10电脑客户端来码,写作窗口的右侧正是AI实时推送出的延展参考文字。嗯,实在帮不上太大的忙。截屏如下:
不过,虽然体验并未达到预期,但我个人依然很看好该项目:
K12在线教育市场足够庞大,且正处于风口期——蓝海与风口;
AI概念非常火热,也处于风口期,而AI写作这事儿本身就是未来一大热点和新兴概念——或许是未来5至10年内长期的蓝海与风口;
笔神后续可能的延展领域,例如针对学生和家长群体社交场景的延展,空间非常巨大——可想象的业务天花板很高;
如果功能足够强大且好用,在用户群体和使用场景高度一致且几乎单一特性的前提下,笔神的传播速度将会是裂变级的,——这对于互联网企业而言简直就是可怕的优势,这得节约多少营销成本啊喂——是不是能摘掉“烧钱”的帽子?
用户使用粘性极高,未来的商业化能力可想而知——盈利模式与盈利能力清晰可见,且在未来国内互联网行业C市场竞争当中,用户粘性将直接决定商业价值;
学生市场很单纯——涉及市场的教育成本;
团队背景很优秀——团队天花板很高。
以上均是极受资本青睐的概念。
对于国内互联网行业C领域,如果你准备创业或即将创业,又或者你正在给你的公司BOSS写项目BP,请记住,关于你的业务,上述七条中至少得占住四条,且有两条是必不可少的。
——如此,你的项目受资本青睐的概率才会更高。
(Kevin在互联网行业打拼多年,负责过多个项目的资本运作,如果你对资本运作感兴趣,欢迎与我展开交流。)
不过,对于笔神而言,上述一切可能性,前提都得是“足够好用”。这世界是充满竞争的,你千万不能因为自己幸运,就把幸运当成习惯,因为幸运不是总留在我们身边。《肖申克的救赎》里说,这些墙挺有意思,一开始你抵触它,然后你习惯它,最后你不得不依赖它,这就是institutionalization(体制化)。即使当智慧不需要去做什么的时候,它也完全能够自娱自乐。智慧从来都不是依赖的,也许它能够分享,但它从来不需要依赖什么东西。孤独的人寻求爱,但他们大都不能够给予爱。单独的人不依赖于爱,但他们却能够分享自己的爱。
呃,实在抱歉,上面这段灰色文字就是我用笔神“AI联想”推荐送出的句子组合而成的,我已经尽量尝试按照上下文语义进行连贯了。
希望笔神后续可以继续努力,做到真正如它宣传的那样优秀,优化算法、覆盖更广泛的场景,而不仅仅停留在“偷换概念”,——就目前来看,笔神对于学生的功用更多的还是集中于它所宣传的“长期累积”。
如果你对类似模式感兴趣,可以延展关注和搜寻如下项目信息:
作文纸条 —— 写作学习应用软件,A轮融资。(笔者正是该APP的用户之一,目前很单纯)
Narrative Science —— 智能写作软件提供商,D+轮融资。
DreamWriter —— 自动化新闻写稿机器人,战略融资。
凹梗MEME —— 人工智能写作工具服务商,种子融资。
Automated Insights —— 机器写作软件提供商。
AiEdit —— 智能营销创作平台。
写作这回事,特别是优质内容原创写作,是需要投入情感、精神、知识、创造力与价值观的,“文字有力量,观点有价值”。我认为,在真正的优质内容原创领域,AI该干嘛就干嘛去吧,别祸害了。
关于教育市场,在风口这档期,希望更多的商业参与团队要本着教育的初心去做事,教育这事儿很重要,也很大,事关孩子,事关国家和未来。不是吗?
关于教育行业和市场,再多说几句。
什么是K12在线教育?
“K12”又名“K-12”,全称为“Kindergarten to 12”,意指美国教育体系中幼儿园到十二年级,在中国通常指小学到高中学段。在中高考升学环境下,中国K12线下教育市场主要提供民办学校、课外辅导和托管服务,到了线上则供应品类和方式都有所丰富。近两年,K12在线教育行业表现亮眼,相比体量庞大的K12线下教育市场可谓新生牛犊。
关于K12在线教育,市场通常界定如下图绿色标注部分:
资料来自艾瑞咨询报告,图片可点击放大。
目前国内教育资源供不应求,课外加餐需求非常强烈。
我国社会贫富差距大,家长对社会阶层升降的焦虑蔓延到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对于一般家庭而言,让孩子“上本科、进城 市”是一个稳妥的规划。然而本科并不是人人能上,据艾瑞咨询发布数据:2012-2016年,我国初升高毛录取率为56.4%,高升本毛录取率为 49.5%,历经中高考这两轮筛选,最后只有约1/4的学生能顺利进入本科就读。对比美、日、德等发达国家,我国学生上本科的比例明显偏低。在优质教育资源紧缺的情况下,课外辅导成为提分升学的良器。即使孩子成绩尚可,家长看到其他 孩子都在报班,自己孩子也不能落后;再者,学无止境,孩子今天多习得一分技能,日后就多一分竞争力。众多家长在焦虑感中成为K12教育市场的长期消费者。
而目前我国人口基数非常巨大,对于K12在线教育参与者而言,用户生命周期非常漫长,对于线上工具的使用粘性也非常高。
据艾瑞咨询发布数据:目前全国K12公立学校中约有小学生1亿人,初中生4300万人,高中生2300万人,这1.6亿入学人口构成了K12教育行业的潜在用户。每年有1600万6岁人口成为新增的小学一年级学生,为这个市场不断输送着新鲜血液。从小学到高中毕业,理论上他们有长达12年的用户生命周期。据艾瑞咨询《2016年中国家庭教育消费者图谱》,2016年中国K12学生参加课外 辅导(不包括素质教育兴趣班,不包括在线教育产品)的比例已经过半,其中一线城市参培率为68.3%,二线城市为 62.8%,三四线城市较低,为49.7%。另外,平均100-300元/课时的课时费、动辄一学期、一年的学习周期、频繁的扩科辅导需求共同支撑起巨大的市场总量。
所有上述这些数据,对于互联网行业从业者而言,意味着什么?我估计,很多人脑海中瞬间跳出的词更多的是“蓝海、机会、海量用户、流量与粘性”吧。例如艾瑞咨询关于K12在线教育的一篇报告中,关于该市场整体介绍部分的标题既是:在线化拉开K12教育行业整合大幕,K12在线教育更大、更快、创新机会更多。
“互联网”是不是到处横冲直撞,对各行各业实施“降维打击”?
我们是要大胆的拥抱新技术,诸如在线技术、移动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区块链技术等等等等,这些新技术以及加载在新技术之上的各类新兴商业模式无疑让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更便捷、更美好。但在大胆拥抱新技术和新兴商业模式的同时,新的参与者们,也请不要忘记本该属于各行各业的更多数传统参与者们的初心,甚至操守。新技术如果不加以好的应用,也会给我们带来极大的伤害,——例如在线金融行业的各种诈骗事件,对于普通百姓的伤害,尚在眼前。
关于这些话题,WayLink团队小伙伴们及周围的人也各自发表了不同的观点:
@老林:
关于AI与教育,个人观点是:AI技术尚处于探索阶段,以此为商业模式进行商业运作和资本运作没有任何问题,但用这个概念去涉及到孩子的教育领域,都还很不成熟,甚至并不符合伦理。
关于人工智能所涉及的人机互动的事情,要上升到道德和伦理角度来审视。技术是中性的,可是掌握技术的人是有价值和判断的。
@大梦敦煌:
AI进入教育领域是趋势,也具备明显优势,但希望能够加强更多的监管,控制住AI在教师教育和学生学习之间的边界。如果滥用AI技术替代学生自己的学习思考过程,那和帮助作弊似乎没什么区别,形成惰性更会对孩子的性格产生不好的影响。孩子该自己动脑子学习的时候,AI就不要捣乱了。
@洋:
关于人工智能,也应该更广泛的研究它具体可以应用的场景,“哪些可以哪些不可以”,这个问题本身就非常重要。
@孩子的母亲:
关于人工智能应用到教育这事儿,我听着就很排斥,甚至很可怕。这会不会导致孩子的惰性?孩子探索和学习这个世界的过程本身,就是孩子重要的一项人生学习。
我是分割线
果然,担忧似乎更多。
如果你也有自己的观点,请在订阅号后台直接回复,如果可能,我们也会试着让你的观点流行起来。
(订阅号刚刚起步,尚未开通留言功能,请见谅。:)
全文完。
合作联系:kevin.lau@aliyun.com
除非另有声明,否则所用图片均已取得版权
您可以关注WayLink订阅号。
Kevin.Lau 《然而》专栏会有更多精品及私货内容待您挖掘。
与TA联系:kevin.lau@aliyun.com。
精品导读
再多说一句话
如果你喜欢本文,那么就分享到朋友圈,接着请来热情的
撩撩
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