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2015年才成立的公司,在不到半年时间,两次震撼了全球的科技巨头和吃瓜群众。

去年11月30日,人工智能企业“OpenAI”上线了ChatGPT。

谷歌被吓到紧急推出AI加持的搜索引擎Bard,结果出师不利,当天股价大跌7.4%,市值蒸发1024亿美元。

国内互联网公司也纷纷入局,百度、阿里、腾讯、网易、字节……

百度最近刚发布了文心一言

周鸿祎在与张朝阳的《星空下的对话》中还表示:“搭不上ChatGPT这班车的企业会被淘汰。”

人们还没从ChatGPT的冲击中缓过劲来,OpenAI在前几天又放了狠招。

3月15日,GPT-4发布,性能秒杀老版的ChatGPT!

它强大到什么地步?

在模拟律师考试中,GPT-4的得分击败了90%的人类,而此前ChatGPT的得分,只能排在倒数10%。

输入一张手绘草图,GPT-4能直接生成最终设计的网页代码,而此前的ChatGPT,只能通过文字陪你唠嗑。

许多网友在惊叹之余,也不禁疑惑和感叹:

为什么中国没有OpenAI这样的公司?

从巨头到普通人, 突然都被它“革命”了!

2012年3月,马化腾在腾讯微博写道:终于,突破1亿!

他指的是微信用户数量。从0到1亿,用时433天,这是全球互联网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11年后,ChatGPT完成此壮举,只用了2个月。

其实在ChatGPT诞生前,OpenAI已经把许多大佬吓出一身冷汗。

从去年火到今年的AI绘画,OpenAI就是背后的重要推手。

去年4月,它更新了第二代“以文生图”的AI模型,比初代的清晰度高4倍,生成画作的速度达到1分钟10张图,精细度也提升到了艺术品级别。

第一代和第二代模型生成的画作对比

几乎是凭一己之力,把AI绘画拉到了民用水准,人人都能用。

在它之后,谷歌、Meta、百度等巨头,争先恐后地发布各自的AI绘画神器,让人眼花缭乱。

如今的AI绘画,甚至已经能生成以假乱真的美女。

谁也没想到,AI绘画还远远称不上OpenAI的王牌。

ChatGPT一出,OpenAI彻底出圈,一举一动都成了行业风向标。

比尔盖茨甚至说,ChatGPT出现的意义“不亚于互联网的诞生”。

相比过去的聊天机器人,比如苹果Siri、微软小冰和各种智能音箱,ChatGPT不但可以实现多轮文本对话,还能写代码、写营销文案、写诗歌、写商业计划书、写电影剧本,彻底扭转了“人工智能≈智障”的大众印象。

一家欢喜几家愁。

ChatGPT发布后,谷歌如临大敌,发布“红色警报”。据说已退出一线多年的两位创始人紧急回归,参与战术制定。

这两年一头扎进元宇宙的扎克伯格,也按捺不住心动,计划今年将新技术融入其所有产品,例如生成图像、视频、虚拟人和3D资产中。

此外,还有无数打工人,看到了随时可能下岗的危机。

比如美国版今日头条Buzzfeed,去年底就宣布裁员12%,转而用ChatGPT进行内容创作。

再到最近的GPT-4,更多人绝望了。

和此前相比,GPT-4最大的突破之一是在文本之外还能够处理图像内容,理解能力更上一层楼。

比如在发布会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在草稿本上用纸笔画出一个非常粗糙的草图,拍照并上传,GPT-4在10秒左右直接生成了网站代码。

再比如,输入如下图片并询问“这张图片有什么不寻常之处”,GPT-4也能一语道破。

至此,OpenAI完胜。

过去一年,别人在追风口,它却在创造风口。

一些巨头为了快速跟上,不惜开出优厚条件来招聘OpenAI项目里的华人,向猎头表示“薪资不设限,越快越好”。

曾被捧上天的中国AI, 为什么只能“跟随”?

在追赶OpenAI的阵营中,有大量中国企业的身影。

如果看纸面实力,中国AI企业底气十足。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3月,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位居全球第二,融资规模全球最大,专利申请量世界第一。

但是,很多人仍然质疑中国AI企业的实力:

如果真的强大,为何中国没能诞生OpenAI?
如果真的强大,为何技术差距却肉眼可见,目前只能在OpenAI身后亦步亦趋?

中国AI企业究竟“输”在了哪?

1.这是一场堪比造车的烧钱大战

过去10年,我们见证了千团大战、网约车大战、外卖大战、共享单车大战、造车大战……

共享单车坟场

没有谁会怀疑中国企业的烧钱能力。

然而,OpenAI恐怕要让中国企业第一次在烧钱上落于下风了。

OpenAI在旧金山只有不到400名员工,全是技术大牛,每年光发工资就需要2亿美元。

OpenAI团队

更可怕的是,OpenAI需要的计算成本相当惊人。

有数据显示,他们训练一次GPT3就要花费了460万美元。而且要想有所突破,所需要消耗的计算资源每3~4个月就要翻一倍,花费也随之增加。

OpenAI能走到今天,多亏了不差钱的金主爸爸。

微软在2019年到2023年之间,向它投资了20亿美元,又在年初宣布将再投资100亿美元,也使其估值在半年内暴涨了90亿美元。

这也是为什么,上个月原美团联合创始人王慧文宣布自己出资5000万美元,打造中国的OpenAI,却被人嘲讽:“这不是扯淡么,5000万美元够干什么的?”

2.在最关键的地方又被“卡脖子”了

OpenAI火爆全球,目前最大的赢家不是OpenAI,也不是背后的微软。

而是英伟达。

原因很简单:大力发展AI,当然离不开高性能芯片,比如英伟达最先进、也是最稀缺的A100芯片。

业内人士表示,运行ChatGPT至少需要1万枚英伟达的A100芯片。

然而,由于美国政府去年8月开始实施的贸易限制,中国企业早已无法拿到英伟达A100芯片。现有A100芯片储备均是存货,剩余使用寿命约为4年-6年。

被禁售后,英伟达为中国市场推出了特供的A800芯片,性能不及A100,却仍供不应求,定价超过8万元/枚。

芯片不给力,结果是算力不足,很难处理庞大的模型和数据量。

这样的前提下,大多数中国企业想与OpenAI分庭抗礼,当然不容易。

3.技术至上VS业务至上

OpenAI与中国同行之间,最根源的不同,或许是在理念上。

前搜狗CEO王小川评论说:“OpenAI的成功,首先是技术理想主义的胜利。中国需要自己的OpenAI,就需要技术理想主义。大厂受自己的业务牵引,追逐资本热点的创业公司更动作变形。”

周鸿祎也表达过类似意思,认为国内互联网公司在做人工智能时,优先找场景,解决自己业务中遇到的问题。

换言之,国内企业太过逐利,对技术的追求不像OpenAI那样“纯粹”。

但是,情有可原。

当前,大部分中国AI企业都在亏损,商业化的压力很大。

“中国AI四小龙”之一的旷视科技,其联合创始人兼CEO印奇在2020年就指出,所有AI企业都已经步入到“死亡之谷”,也就是“泡沫破裂幻灭期”。

而且,微软能让OpenAI摸索多年,国内的投资人却往往不会,他们更想要确定性的市场前景。

OpenAI创始人(左)和微软CEO(右)

一位做通用人工智能模型的创业者表示,“超过85%的投资人一上来就要求我们介绍产品的场景。”

现实太残酷,比起坚持理想,大多数人只能优先发扬务实精神。

中国没有OpenAI,不需要太焦虑

每当国外互联网企业有了突破性的技术创新,国内同行都要被数落一番。

人们指责国内互联网企业不思进取,没有创新精神,只会在外卖、直播、买菜等领域发力。

在刀哥看来,网友不必太焦虑。

如果中国能诞生出OpenAI,自然是好事。但是暂时没有OpenAI,也并不意味着我们的企业和成就一无是处。

在北斗、载人航天、大飞机、高速路网、高铁网络、移动支付、超级计算等一系列领域,中国都有突破性进展。

倘若中国没有强大的AI技术,这些恐怕都还是空中楼阁。

在无人机领域处于绝对霸主地位的大疆,美国制裁都拿它没辙,这背后离不开AI的助力。

它的植保无人机,已经将实际操作流程中的田地测量、路线规划、障碍物规避等能力,交由专门的人工智能算法和芯片来完成,大大提高了喷洒效果和效率。

同样在田间,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任何一个环节出错,收成可能就没了。

过去,普通农户对此只能干瞪眼。如今,通过AI识别卫星遥感数据,人们能快速获得精准的农耕信息,用一个平台指导2000万亩农作物的农业生产。

中国AI技术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

中国AI技术的实力,不会因为OpenAI的出现就大打折扣。

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发布的全球AI竞争力矩阵,中美两国领衔世界,欧盟位居其后。

所以说,太过焦虑,大可不必。

更关键的是,在打造中国版OpenAI这件事上,焦虑反而会适得其反。

ChatGPT和它的基础大模型GPT-3,建立在多年技术积累上,其中不少都出自谷歌。因为ChatGPT 而备受关注的“人类反馈强化学习”训练方式,也是出自谷歌旗下的DeepMind。

OpenAI更重要的工作,其实是将技术融合并持续迭代,做到当前能达到的极致。

OpenAI团队

OpenAI的强大,不只是技术,还有长时间的坚持和耐心。

强如谷歌,短时间内也很难复制。

中国企业对标OpenAI这样的公司,同样不能被焦虑的情绪所左右。

焦虑使人冒进,而这是一场持久战。

在这场竞争里,最开始比拼的仿佛是天才、灵感和运气,但是最终的决胜,比拼的还是坚忍、格局和冷静。

参考资料:

晚点LatePost.《火鸡追上雄鹰,OpenAI 的成功为何难以复制》

财经十一人.《ChatGPT算力消耗惊人,能烧得起的中国公司寥寥无几》

虎嗅.《了不起的中国AI》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